喜报!宁陕人大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喜获佳绩!

作者: 宁陕县人大
发布于: 2025-03-20 10:33
阅读: 22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报刊社开展的“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2024年度主题征文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宁陕人大在本次征文活动中喜获佳绩,两篇作品在众多稿件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宁陕县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侯文革撰写的《我的人大记忆》荣获三等奖。该文以侯委员的个体视角,叙述了其从见证者到经历者的转变之路。以小见大,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背景,生动阐述了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设立43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尽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宁陕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干部黄纯鑫撰写的《辉煌的制度 人民的力量——赞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荣获优秀奖。该文以凝练生动的笔触,回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展现了基层人大的履职实践,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以真挚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由衷赞美和坚定自信。

附获奖征文:

我的人大记忆

光阴似箭,转眼之间,2022、2023年已经相继成为历史,2024年,也快过去了一大半,从1954年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实施70周年。岁月匆匆,谁也挽留不住,一路风尘中,一些思绪、零零散散,飘落在了过去的时光里。往事如风、岁月如歌,消散的往事时时被萦怀于记忆里,近几年人大工作的修行和情怀,最终达成一种境界,归于简朴与素雅,淡泊与宁静。

值得回味的是,几年前,我的工作岗位又发生了变化。2022年初,我从县审计局党组书记、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职务调整为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和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人选,随后和其他几位从不同单位新调入的同志一道,经县人代会、县人大常委会依法选举等组织程序被正式任命,这是本人三十多年职业生涯的第二十次工作岗位变动,为期五年多的审计工作经历告一段落。进入新的单位,以良好的心态履行好新的工作职责是当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值得欣慰的是,这几年,我们的工作任务得以圆满完成。进入人大工作以后,面对新的工作内容,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是惟一的选择,任职期间,我带领本工委相关工作人员克服了各种困难,在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稳中求进,通过牵头、参与组织专项调研、专项视察,起草审查报告、视察报告、会议决议、审议意见、工作报告等多种方式,聚焦预算监督、规范资金运行,聚焦民心所盼、督办民生实事 ,聚焦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中,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我们的视野有了进一步拓展。2022年8月中旬,感谢单位党组织给我们提供了外出到贵州省贵阳市进行专题培训的机会,在这里,我们学到了有效履行人大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工作职责的专业知识,更有幸的是,在现场教学中,我们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这栋名满天下的红色建筑,在讲解员的宣传介绍中,大家再次回顾了党在危难关头的这段辉煌历史,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值得铭记的是,近几年来,我对人大制度的发展历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大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

1954年7月5日,宁陕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38名,选出副县长和人民委员会委员,标志着宁陕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第一至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未设立常设机关,县人民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1981年1月7日,宁陕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05人,选举产生了宁陕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主任、副主任,并于1月12日举行了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就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原则、工作重点以及办事机构进行讨论,正式开始履行法定职权,开启了宁陕县人大工作的新篇章。

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设立的43年间,历经十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43年来,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历届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忠诚为党分忧,竭力为民代言,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为宁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旺盛生命力。

从1981年之初设立的办公室、法制组、经济组、科教组到1984年设立办公室、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再到设立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工作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逐步健全,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五委一办一中心,各镇人大均配备了人大主席和专兼职人大干部,县镇人大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人大各项工作步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风雨、见彩虹,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值此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轻轻回眸,点点滴滴,如昨日般清晰,每一页的案卷上、无论是圈圈点点还是折上掀起,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70周年,是终点,更是起点。值得说明的是,感谢党组织关照,在我年龄偏大、精力减弱之时,通过退居二线,让我从较强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退出领导岗位,既是党组织的英明决定,更是个人的良好愿望。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回顾过往,自1988年参加工作,3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期间,起步坚守于丰富、黄金、沙坪、江口、汤坪等边远乡镇,后又辗转在县委组织部、县纪检委、县直机关工委、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相关部门工作,在多年来的工作期间,接触过大量从事人大工作的领导和干部,他们襟怀坦荡、可亲可敬,积极履职尽责,为人民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现又有幸在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专职从事人大工作,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对此,我自然是坦然面对,倍加珍惜。当然,退二线不能等同于退休,虽然享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轻松,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还应该继续履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求真务实、坚守为民情怀,为人大事业的辉煌发展继续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加以注重和努力做到的地方。(侯文革,作者系宁陕县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

辉煌的制度,人民的力量

——赞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华夏大地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土地上,有一种制度,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铭刻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尊严与荣耀;有一种制度,恰似一束璀璨的光芒,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有一种制度,它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民主的伟大实践,这便是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伟大的制度设计,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的执着追求,源于对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刻洞察。它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汲取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养分,又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完善,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追溯历史的长河,便能清晰地看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孕育与成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就开始了政权建设的探索,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这些实践都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4年9月15日,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从此,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主自由而不懈奋斗的成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在于“人民”二字。它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在这个制度下,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人大代表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带着人民的嘱托,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为人民发声,为国家献策。他们是人民的代言人,是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人大代表们深入基层,倾听百姓的心声,了解人民的需求。他们关注着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努力。他们调研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监督政府工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立法工作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意愿,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从宪法的修订完善,到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从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到教育法的出台,每一部法律都凝聚着人民的智慧和意志,体现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为国家机关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级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进行监督,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这种监督不是为了束缚权力,而是为了促使权力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各项工作沿着法治轨道前进。

在应对重大挑战和困难时,人民代表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无论是抗击自然灾害,还是应对经济危机,人大代表们总是迅速行动,积极参与,为战胜困难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人大代表们挺身而出,有的奋战在医疗一线,有的坚守在社区防控岗位,有的积极建言献策,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七下八上的汛期多发季节,面对汛情和灾情,各人大动员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防汛宣传、撤离群众、抢险救灾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第一时间奔赴一线督导防汛救灾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总而言之,人民哪里有需要,人民代表就在哪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在国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魅力。它向世界证明,民主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历史文化,选择适合自己的民主道路。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回首过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让我们共同赞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主成果,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篇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芒永远照耀中国大地!(黄纯鑫,作者系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干部)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