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视察
秋风染透了县城的每一寸肌肤,一个丹桂飘香的日子,早晨8时许,在县财政局门口停放的两辆大巴车分外引人注目,工作人员正在给每一位上车的干部分发一种红色的,需用蓝丝带挂在脖子上的工作证件,上面印有庄严的国徽和宁陕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证字样。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干部们都知道,这是部分市县人大代表们踏着晨光,开始了2025年度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实施情况的视察之旅。
早在视察开始的前三天,为加快推进全县民生实事建设,确保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按期完成,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发出了《关于对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专项视察的通知》,决定对全县2025年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专项视察。按照既定安排,视察工作分两个组采取实地查看、现场询问、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第一组主要围绕县城民生实事开展视察,第二组主要围绕农村民生实事开展视察,我作为县人大代表之一,全程参与了第二组的视察工作。
大巴车沿着210国道行驶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城关镇旬阳坝村,这是本次视察的第一站,视察的是农村环境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在管道铺设现场,市生态环境局宁陕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旬阳坝集镇人口相对集中,长期以来,村民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入河道。由于没有排污设施,多处排污口源源不断地向河中倾泻着污水,使得河水颜色发黑、发臭。特别是炎热的夏季,随着气温升高,河面上散发着阵阵刺鼻气味,令人作呕。今年的农村环境污水治理项目完成后,这种情况将立即得到改观。一位来自基层的代表指着墙角的排水口,认真提议:“建议工程完工后再做一次全面的排水检测,避免积水问题出现,我们村以前就出现过类似问题”。“没问题,这也是我们的工作程序”,负责施工的负责人连忙表示。
离开旬阳坝,大巴车翻越过月河梁,驶入江口回族镇中心卫生院,医院负责人给各位代表详细讲解了县域北部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通过医共体建设,极大的整合了全县医疗资源,实现了病患信息和医疗资源网上共享,我随口问了几个围观的住院患者,他们表示,感谢镇卫生院提供的良好就医条件,让他们身处基层却享受到了县城大夫在线就诊的便利,既很快看好了病,又节省了不少开支。
继续前行,来到了宁陕的北大门广货街镇,在集镇附近,国家电网宁陕供电分公司的负责同志给我们介绍了农村配电线路改造项目的施工情况,看着高高矗立在半空中的新型变压设施,代表们知道,又一件民生实事票决项目有了圆满结局,据介绍,数年之内,这一大片区域都会用上安全可靠的生活及工业用电,绝不会再有经常停电的情况发生。
在广货街镇机关食堂简单用过午餐后,代表们马不停蹄,又乘车返回沿蒿沟往西进入西汉高速来到筒车湾镇,沿途在海棠园村视察了由县交通局负责的农村公路水毁恢复重建项目;在龙王潭村视察了由电信局负责的农村通信提升项目;在筒车湾镇胶州小区视察了由县自然资源局负责的搬迁社区充电桩项目和镇村公墓规划用地项目;在许家城村视察了由县住建局负责的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处理体系建设项目。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在年初的县人代会上由人大代表票决出来的,在视察过程中,各项目实施责任单位都能从项目的建设地点、实施主体,建设年限、开工时间、投资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意义、项目进展、完成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汇报,期间,还不停的回答代表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各镇的主要负责同志也都高度重视,全程参与并及时协调解决辖区内各类项目需要协同解决的问题,为提升视察效果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最后一站是在城关镇八亩村视察农村供水工程改造提升项目。该项目由农业林业和水利局负责。建设地点涉及全县10个乡镇,总投资550万元,从2025年2月开工,目前已在相关镇村埋设供水管道7.2公里,修建储水池一座、10个镇30处水毁供水工程已全部完工。在该村供水工程的厂房里。清水池里的水澄澈透明,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一系列流程,将通过新铺设的管网,流进家家户户。“以前我们村喝的是没经过处理的自来水,一到下雨天就浑浊,现在能和城里一样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再也不用担心里面积水垢了”。住在附近的村民陈大叔笑着说,手里还拿着一瓢刚接的自来水,清澈得能映出远处绿色的山峦。代表们沿着管网铺设路线边走边看,详细了解水质检测频率、供水保障措施。“水质达标是基础,长效保障才是关键。”带队的领导停下脚步,对着负责此项工程的工作人员说,“建议在每个村设立‘饮水监督员’,定期反馈用水问题”。工作人员立刻拿出笔记录,承诺会尽快落实这些建议。
接近黄昏时分,这次秋日里的视察结束了。大巴车行驶在返回县城的路上,打开车窗,秋风拂过脸颊,带着桂花的甜香。代表们的脑海中,不仅装满了民生实事的进展和百姓的笑容,更酝酿了极有价值的看法与建议。大家都清楚,在下一次召开的县人大常委会上将对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审议,及时吸纳整理参与视察的代表们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形成审议意见提交给县政府。临散场前,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踪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情况,通过“回头看”“满意度测评”等方式,确保发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民生实事真正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