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镇人大: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今年以来,金川镇人大创新推行人大代表联组包户工作机制,组织县镇30余名人大代表、机关干部到全镇31个村民小组“联组包户”,通过“代表沉下去、问题摸上来、服务送上门”的工作模式,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架起了党群干部“连心桥”。
脚步丈量民情,走访倾听民意。5月中旬,金川镇人大代表周春秀在兴隆村走访时,发现村民集中反映部分农田出现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于是,联组包户代表立即前往实地察看、协调相关部门,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新增水管的建设,保障了160户村民的4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银发关怀零距离,认证服务送上门。针对农村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困难问题,代表开展“助老认证暖心行动”。在黄金村,镇人大代表田青朝手把手帮助82岁的独居老人陈奶奶完成养老资格认证,同时帮助检查家用电器安全,讲解防诈骗知识。“孩子在外打工,多亏你们上门帮忙,心里踏实多了!”陈奶奶感慨道。截至目前,已为全村312名60岁以上独居老人完成认证,并建立常态化探访机制。
政策解读进家门,纾困解惑显担当。走访过程中,人大代表化身“政策宣讲员”,围绕医保缴费、产业补贴、危房改造等事项,发放政策宣传资料2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疑问400余个。工作人员在小川村走访时,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的陈大婶向包户干部吐露了心事:“眼瞅着明年就到退休年龄,可这手续该咋办心里直打鼓?”工作人员立即现场视频连线镇人社专员,通过“你问我答—三方通话”模式厘清养老待遇申领全流程,全程用方言逐项解读办理步骤。“以前总怕错过好政策,现在干部把政策送到家门口,幸福多了!”陈大婶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脚下沾泥土,服务有温度。金川镇人大代表联组包户工作机制既是深化“民事即办”的具体举措,更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金川镇人大主席朱明勇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人大代表联组包户长效机制,通过定期回访、清单销号、专项督办等方式,推动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让民生服务更接地气、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