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人大代表织密胡蜂伤人“防护网”
盛夏的风裹着热浪掠过城关镇的青山,蝉鸣裹挟着暑气在林间回荡。虽未到秋日板栗成熟的时节,但高温下的山林已暗藏危机——胡蜂进入一年中最活跃的时期,登山步道、野果林、儿童常去的树荫下,稍有动静便可能引发“蜂群围攻”。
“张叔,这片灌木丛最近有胡蜂盘旋,带孩子别往里钻!”“李姐,您家院儿边的老槐树,蜂巢藏在树杈里,得赶紧处理!”这两天,城关镇各村(社区)的山路上、村口旁,总能看到人大代表们戴着草帽、拎着防蜂喷雾的身影。他们提前行动,用暑热中的坚守为群众织就一张“防蜂安全网”,让即将到来的秋日板栗采摘季更安心。
“村东头老槐树杈,有个拳头大的蜂巢!”7月31日中午,顶着34℃的高温,镇人大代表廖权军猫着腰钻进灌木丛,仰头用手机拍下胡蜂窝的位置。他的手机相册里,存着近一周巡查到的23处蜂巢照片,每张都标注着“高风险”“需优先处理”等标签。“胡蜂怕热,高温天更爱往阴凉处钻,咱们得赶在群众聚集前摸清底数。”廖权军说。目前,全镇已排查出高危蜂巢6处,均在第一时间上报林业部门,由专业队伍完成清除。
“胡蜂爱报复,别挥棍打!被蛰了先用肥皂水洗,赶紧送医院!”傍晚,县人大代表高华搬着小马扎坐在三星社区广场,对着纳凉的居民唠起了防蜂知识。他的面前摆着自制的“防蜂小课堂”展板,上面画着胡蜂识别图、避险流程图,还贴着一张“蜂巢举报电话”公示牌。
“以前群众看见蜂巢不敢管,现在人大代表带头上,我们跟着安心!”社区的张大姐站在远处观望,竖起大拇指。入夏以来,城关镇人大组建“人大代表蜂患攻坚队”,20名代表主动参与蜂巢清除行动,配合专业人员清理高危蜂巢。“我们不仅要排查,更要清零,让群众看得见行动、放得下心。”高华抹了把脸上的汗说。
“高温天的胡蜂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提前防。”镇人大主席赖勇总结道,“人大代表多跑一趟山路、多敲一扇家门、多盯一个蜂巢,群众就能少一分风险、多一分安心,平安度夏。人大代表的责任,就是把‘安全’二字写在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