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五个一” 共建和美乡村

作者: 刘爱军
发布于: 2024-12-30 17:26
阅读: 9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群众的共同期盼。安康市宁陕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推行人大代表投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即帮助一户改善环境、宣讲一次产业政策、反映一条社情民意、跟进一个建议落实、办理一件实事好事),动员号召县镇人大代表立足履职为民初心,投身和美乡村建设主战场,为共建和美乡村汇聚强大合力。
  助推环境改善,扮靓乡村颜值。县镇人大代表把助推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建设和美乡村的先手棋,当好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维护者。一是以身示范。人大代表以打造家风美、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绿化美的“五美庭院”为目标,带头种好管好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树立标杆、当好表率。二是以点带面。以“户”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组织每名人大代表结对帮扶一户群众进行环境重点整治提升,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全面推动人居环境从“庭院小美”到“乡村大美”的华丽转变。三是以帮促干。聚焦拆除乱搭乱建棚舍、清理乱堆乱放杂物、改善房前屋后环境面貌开展专项帮扶,激发群众在“拆、清、绿”中的“主人翁”意识和主体作用,真正把群众从“旁观者”变为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当家人”。
  宣讲惠民政策,助推产业发展。县镇人大代表牢牢扭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当好惠农政策宣讲“传声筒”,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催化剂”。一是吃透政策上情。把政策出台初衷和群众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思考研究,吃透摸清政策上情,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消化吸收政策精髓,当好服务群众的“政策通”。二是开展政策宣讲。结合市场需求、政策导向、群众意愿,以代表家站“固定课堂”和入户走访“流动课堂”的形式宣讲解读“旅游民宿贷”“六百工程”“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等惠农政策,提高群众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和理解度。三是助推政策落实。代表利用人脉资源多、联系范围广、接触层级宽的优势主动化身政策办理的“代办员”和政策实施的“监督员”,助力推动产业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
  反映社情民意,厚植为民本底。全县人大代表把人民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用“微”服务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凝聚基层善治合力。一是倾听群众呼声。将公开接访和下沉走访相结合,让代表在开展视察调研、走访选民中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收集“第一手”民情民意,实现代表与选民的“双向联系”。二是反映群众诉求。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整理分类、调查研究和分析研判,按照轻重缓急分为现场答复、形成代表建议、转交转办等情况,当好群众“贴心人”和“代言人”。三是回应群众期盼。代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对接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有利资源,寻找问题破解方案,助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真正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
  跟进建议落实,彰显履职担当。全县人大代表将见面沟通、会商探讨、跟踪回访贯穿建议办理的全过程,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是办前沟通“问”思路。深入了解承办部门的办理思路,会商建议办理方案,共同研究推动问题解决的措施和办法,达成思想共识,促进问题解决,实现提办双方良性互动。二是办中监督“问”进展。通过组织代表参与县镇人大和承办单位组织的视察调研、实地勘察、现场办公,开展有重点、有计划的监督跟踪,对监督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督办建议,力促代表建议办理落实落地。三是办后反馈“问”结果。对建议办理答复中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开展调研、核查,及时向群众反馈建议办理结果,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最大限度提高建议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
  办理实事好事,夯实民生基石。一件件民生实事从征集到票决再到落地见效,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生动写照。一是项目征集凸显民主性。坚持“代表主体、群众参与”的原则,通过“打开门”让群众“点单”和“沉下去”向群众“海选”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把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项目建议征集到位。二是依法票决凸显可行性。以实现民生实事项目从“办得了”到“办得好”为目标,票决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与县委提出的“十件大事”相结合,形成“最大公约数”;与当前推进的乡村振兴衔接项目、专项债等项目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与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响大的难点问题相结合,让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三是全程跟踪凸显实效性。结合“三清单一评议”监督机制,以联络站、代表小组为单元组建监督工作小组,通过集中视察、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链条跟踪、全过程监督,倾情助力“民生工程”变为“民心工程”。
  2024年以来,693名县镇人大代表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帮助改善人居环境2511户、宣讲产业政策1536次,反映社情民意422条、跟进建议落实713件、办理实事好事1091件。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乡村建设、回应了民生期盼、密切了干群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高,代表的工作能力、监督效力、示范引力和服务活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作者系宁陕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