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披绿 林海生金

作者: 程志林
发布于: 2024-10-15 09:39
阅读: 16

  梅子镇南昌猕猴桃基地,硕果盈枝,产值首次突破90万元;城关镇青龙垭香菇产业园,朵朵小伞一样的香菇密密麻麻;寨沟朱鹮基地,吸引了一批批研学的小游客……金秋时节,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大地上,处处农林产业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林业兴县”发展路径,综合运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多种形式开展监督,推动林业工作从保护绿水青山到实现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这是我们的智能巡林系统,在全县人口密集区、重要林区建设100个智能监测站,覆盖面积2800平方公里,不管哪里冒烟,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反馈给村组。除了防火,系统也对野生动植物保护起到了监测监管作用。”9月5日,在宁陕县农业林业和水利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向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成员现场演示智能巡林系统功能。

当日,除了查看智能巡林系统,执法检查组还认真查看了“三长治林”“三网管林”“三技护林”林长制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并现场提出2条具体可行的意见建议。

年初,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将林业工作列入专题询问内容,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加大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保护工作。

与此同时,宁陕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环长安河城市步道及生态修复、秦岭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等项目专项视察,助力生态修复工作。还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动态排查整治问题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

“请问县林业部门围绕‘林业兴县’发展战略做了哪些工作?林业工作未来有哪些长远规划?”9月29日,在宁陕县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林业工作专题询问会上,城建环资工委主任杨宁率先发问。

“目前,我们以国土增绿、农民增收、林业增效为目标,以林长制赋能和林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着力实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富民、生态服务、生态安全六大工程,全县林业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未来将申报建设种子基因库、皇冠野生动物救助救护站、打造秦岭花谷、加快‘双储林场’建设,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激发林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针对询问,县农业林业和水利局局长郑常涛如实应答。

围绕林业关联产业发展、林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改革和探索创新等方面,委员和代表现场提出了群众普遍关心的、检查发现切实存在的、当前亟需解决的多个问题。各应询单位一把手直面问题、实事求是回答了工作现状和下步对策。

询问全程气氛热烈、干货满满。在“一问一答”中,详细了解了林业工作的成效,找准了林业工作的难点和堵点,通过问实情、议对策,不避矛盾、开门见山,充分展现出人大监督的刚性与力度,促使人民群众关心的林业问题有效得到解决,为聚力发展农林产业,合力助推“林业兴县”汇聚了强大力量。

金秋时节,宁陕县金川镇老庄村雨淋坝组村民许苍喜家的天麻地里,一个个圆润如牛角般的成品天麻从林下菌棒里翻出来。“如今木材消耗少了,产量却不变,新技术真是省力还挣钱。”许苍喜喜不自禁。

作为镇人大代表,许苍喜带动了30余户农户一同发展天麻产业。他口中的新技术是采用乌红杂交天麻品种,同样种植面积,消耗木材比过去减少了一半,产量却有所增加。

宁陕全境处于秦岭保护区域,全县森林面积53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6.24%,发展林业产业具备生态环境好、生态资源优、“菌药果畜”产业起步早、转化潜力大等优势。

近年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动员县镇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五带五做”活动,号召各级人大代表发展天麻、猪苓等道地中药材,林麝、梅花鹿等特色林下种养殖。据统计,全县带头发展林下经济的各级人大代表达227名,带动群众4000余户12000余人增收。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