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的人大情结

作者: 文 侯文革 图 杨宁
发布于: 2024-07-31 11:47
阅读: 111

小李并不小,已经60有余,姓名李效功,初中文化,身轻体健,精神矍铄,为人非常热情,老远见到你,就声音洪亮的主动打招呼,人缘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欢见到他。

2015年3月3日,宁陕县召开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李效功负责吹哨子,提醒代表们开会、散会、用餐、熄灯 。(杨宁 摄)

2020年3月,他从宁陕县人大机关退休。现在,每周的工作日,他还要到人大机关办公楼来两次,目的是打扫三层办公楼楼道尽头的厕所卫生,连带清运垃圾。退休之后,周周如此、从未间断。

在人大工作期间,李晓功什么活都干,他只有一个目的——认真做好每件事。图为李效功在冬季为机关办公室烧炉子,保证办公室的取暖。(杨宁 摄)

我是2022年5月调到县人大机关工作的,当时任财政经济和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办公室就在距离厕所不远的地方,经常看到李效功忙碌的身影。有时工作不忙的时候,就陪他聊一会儿。我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县人大的历史沿革和过去的工作情况,以便增强对人大工作的认识。

据他回忆,他是1981年调入县人大工作的,不久就适逢宁陕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在这次人代会上,第一次选举产生了宁陕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是我县人大常委会正式履行法定职权的开始。

2015年3月3日,宁陕县召开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李效功负责吹哨子,提醒代表们开会、散会、用餐、熄灯。(杨宁 摄)

为什么是第一次设立常委会?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资料。原来,1954年7月5日,宁陕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标志着宁陕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实施。按照当时的体制,第一至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均未设立常设机关。1987年,宁陕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主席团,主席团设常务主席1-2名。1996年1月,乡镇人大主席团改为常设机构,设主席1名,副主席1-2名,任期3年。2004年改任期为5年至今。

这是拍摄的李晓功在人大机关工作期间使用过的哨子(杨宁 摄)

李效功还告诉我,进入人大工作后,他一直归属办公室管理,当时,除了办公室之外,人大还有法制组、经济组、科教组等内设机构,当时总共只有9个人;到1984年前后又改成了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再后来又设立了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城镇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逐步健全。这已经和我们现在的组织体系非常接近,只是现在的县人大机关编制总数已达到27人,办公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各镇人大均配备了人大主席和专兼职人大干部,县乡人大工作体制机制、相关制度也逐步完善,宁陕县人大各项工作步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后来,我从资料中得知,李效功说的和事实完全相符,只是在此期间,县人大常委会相继制定印发了《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细则》《宁陕县人民代表工作暂行办法》《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办法》等一系列议事制度和工作制度,开展积极推进依法监督、选举任免、服务代表等各项工作。以及在不同时期,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农村生产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城乡建设规划、整顿市场秩序、打击刑事犯罪、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教育普及、计划生育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视察、检查,听取工作汇报,依法开展监督等。

在每年召开的人代会期间,李效功第一时间都会认真学习掌握会议议程情况,以便全力做好保障服务工作。(杨宁 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宁陕县实施的70年来和县人大常委会设立的43年来,历经十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历届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县委坚强领导下,依法履职尽责,忠诚为党分忧,竭力为民代言,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为宁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旺盛生命力。很多的工作情况,李效功因参与不深加之年代久远,只知道大体意思,说得不是很清楚。但近40年中,他见证了10次换届选举,服务过7位人大主任,他们的名字和性格特点,做过什么大事,他都记得是清清楚楚。

李效功最乐于告诉我的就是他的经历以及他和人大机关的不解之缘:20岁时,他按当时的政策,接父亲的班参加了工作,先是在县幼儿园,一年后被调往县人大做通讯员,这一干,就是近40年,40年的朝夕相处,使他对这个单位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兵,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人大这栋机关办公楼却一直都没有变过。这里就像是他的家,他从一个刚出社会的小伙,到现在年过六旬的老人,用他的话说,端的是人大的碗,吃的是人大的饭,人大就是他的衣食父母,没有人大,他供不了上大学的儿子,养活不了多病的妻子,人大是一个好单位,人大的领导都是好领导,没有人嫌弃他文化水平低,没有人看不起他,他个人也是尽自己所能,收送文件、分发报纸、生火烧水、收拾会场、打扫卫生、养花种草,节假日值班,只要是他能干的事情,不管什么苦活累活,他都尽心尽力、从不推脱,从不懈怠,长期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赢得了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赞誉,工作期间所获得的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各类荣誉证书,放在一块,足有一尺多高。

在单位是优秀共产党员,在家里李效功是模范丈夫。图为李效功为生病的妻子洗脚。(杨宁 摄)

我经常听年长的人称呼他为小李,便问他缘由,李效功说,他乐于接受这样的称呼,一是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确实小、长期这样叫,早已经成了习惯;二是叫他小李,也显得他还年轻、心理感觉好。

当然,称呼他为小李的,大多是原来在县人大工作过的老同志居多,像我们这样比他年龄还小的人,多称呼他为李师,尽管他既不是司机,也没有职称,什么师也不是,但这是对他爱岗敬业精神的一种尊重、一种敬意。

当我问他为什么退休了不在家里享清福,还要来单位打扫卫生的问题时,李效功告诉我说:“我习惯了人大的环境,退休之后,心里空落落的,闲着也是闲着,自己还是一名老党员,乘着身体还好,也想多为人大做一点事情,便主动找领导申请了这份差事,当然,单位也正好有这个需要,领导出于关心关爱,不但答应了我的请求,还每个月给我一定的报酬。一辈子忙惯了,就是怕闲着,有点事做,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让人充实,还能经常见到人大机关的同志们,忙一点,心里高兴、快乐、踏实。”

朴实的话语,让人沉思良久。当然,我知道李效功并不仅是为了这点微薄的收入,他现在每个月有退休工资,儿子也大学毕业在政法系统参加了工作,工资待遇很好,家里条件早已经得到了改善,这种自找苦吃的做法其实是对待劳动、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对工作深深眷恋的人大情结。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这些虽然已经退出领导岗位但还没有退休的干部,应该如何对待现在的工作,是以退二线自居,消磨时光、虚度年华呢,还是珍惜拥有、辛勤工作呢?都是平凡的人,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实际上,我们也正是这样做的,因为,榜样就在身边。

这是拍摄的李效功工作期间获得的荣誉证书(杨宁 摄)

回首李效功39年县人大机关的工作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的旺盛生命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