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深学笃行人大制度 凝聚奋进磅礴力量
近日,由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的《法治与社会》2025第8期(总第308期),刊发了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述勇撰写的理论文章《深学笃行人大制度 凝聚奋进磅礴力量——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宁陕探索》。
附原文:
深学笃行人大制度 凝聚奋进磅礴力量
——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宁陕探索
□文/陈述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制度安排,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立足基层实践,以“懂人大”的政治自觉、“爱人大”的深厚情怀、“为人大”的实干担当、“讲人大”的鲜活故事不断开创基层人大工作新局面,探索破解履职效能不足、制度优势转化不够等现实难题,为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人大就要懂人大
赵乐际委员长强调,做好人大工作,首先要“懂人大”。要从政治性、法律性、专业性角度全面认识人大制度,增强制度自信,提升工作质量。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特征突出,需在思想上深刻“懂人大”。
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握三个维度:制度本质,明确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机关”定位(政治机关、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确保履职方向不偏;理论体系贯通“三个结合”——将党的二十大“全过程人民民主”部署与习近平总书记“六个必须坚持”结合,将法律条文研读与制度发展史结合,将程序规则掌握与履职能力提升结合;法治准则,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确保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行使于法有据。
懂人民代表大会职能定位。依法作出决定。围绕中心工作,抓住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依法作出决议决定,使其充分体现民意期盼、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依法全面监督。始终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对于落实不力的堵点、群众关切的痛点、政策执行的难点,敢于亮“红黄牌”,让人大监督长出牙齿、带电生威。依法人事任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依法任免深度融合,完善任前考察、法律考试、宪法宣誓等制度,把组织认可、群众满意、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合适岗位。
懂新时期人大工作要求。深化民主实践创新。以县镇人大联系代表全覆盖、代表服务选民全覆盖为抓手,持续激活代表家站“神经末梢”功能,打造民意表达“直通车”,让群众在家门口参与民主决策、反映急难愁盼。推进数字赋能转型。探索监督流程数字化、代表履职可视化、建议办理闭环化的“数字人大”智能履职场景,推动人大工作向“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迭代升级。完善履职保障机制。通过优化代表履职考评机制、建立代表建议闭环督办制度,推动监督更精准、履职更扎实、工作成效更显著。
在人大就要爱人大
“爱人大”不仅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这是一种政治情怀,是对根本政治制度的真挚热爱;也是一种为民初心,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宁陕县现有各级人大代表704名,联系着全县7万群众。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承担着全县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任务,承载着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期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树牢一线观念、摒弃二线思维,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始终保持以民为本的初心情怀。“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任何决策都不要脱离人民,事前要全面考虑人民立场、事中切实体验人民感受、事后充分检视人民获得感。于民有利的实事要办好,事前多做调查研究,多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要取得他们认可、参与和支持,避免好心办坏事。对于长远发展的好事要办实,充分论证,科学决策,有力推进,避免半途而废。
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职业情操。实事求是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更是人大工作的生命线。作为人大工作者,对待工作要秉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职业操守。不盲目地服从,不机械地照搬照抄,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待人民,坚持“民之所愿、我之所行、民之所憎、我之所弃”的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对待自我,胸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奉献。人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人大工作者和人大代表始终保持正确的政绩观和坚定的政治定力,持续用力方能久久为功。
在人大就要为人大
“为人大”既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所系。人大代表及工作者要主动作为,通过建言献策、监督调研等方式推动人大制度高效运行和地方发展,以实干担当践行为民初心。
为人大事业添砖加瓦。人大是服务人民的政治平台,需以“四个机关”建设为引领,打造宁陕特色品牌。建设创新人大,敢于打破思维定式,积极探索人大工作新路径,创造出能推广、可复制、易操作的经验和典型;建设有为人大,聚焦县域经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靶向发力,以实干实绩彰显使命担当;建设活力人大,搭建履职平台,完善激励机制,营造“严肃履职、活力迸发”工作氛围,持续增强团队凝聚力,让新时代人大工作既有制度刚性又富创新活力。
为人大形象添光增彩。工作上有所为,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坚持谋定后动,以制度创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崇尚实干导向,健全管理机制和容错纠错激励机制,引导干部聚焦发展大局,把精力凝聚到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来。生活中有所戒,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筑牢廉洁底线,以清正作风树立人大良好形象。通过完善代表履职考评、深化民生实事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等举措,为新时代人大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为人大发展聚势赋能。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党组领学+支部研学+代表培训”学习机制,推动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人民共同意志,确保人大工作始终与党委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完善监督质效,推行“清单式”监督模式,围绕重点领域建立动态监督清单,构建立体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成果转化运用。优化民生服务,深化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构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全周期管理机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人大就要讲人大
“讲人大”就是要通过宣传和阐释,讲好人大故事,传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和实践,提升社会对人大工作的认知和支持。
激活讲好人大故事的工作动能。强化组织引领。构建“专班统筹+全员参与”工作机制,由常委会副主任分管、分管领导主抓、专职干部负责,联动县镇人大全员参与,不断壮大宣传矩阵。深化资源整合。建立“县级媒体+上级平台”协作机制,策划主题联动宣传,打造同频共振传播格局。注重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及终审签字制度,确保内容真实安全。建立动态考核体系,激发队伍创作活力,形成人人争当宣传员的生动局面。
革新讲好人大故事的工作文风。贴近基层。构建“蹲点调研+选题策划”机制,推动宣传干部扎根一线,挖掘“泥土味”“烟火气”的基层履职故事。贴近实际。聚焦人大业务职能,围绕监督重点、民生痛点制定选题指南,定向策划深度报道,让群众看到身边的发展与变化。贴近民生。利用人大宣传平台,实时发布人大工作动态并公示建议办理进度,构建民意收集、转办、反馈闭环机制。开设“监督长镜头”“代表视角”等特色栏目,切实将人大故事讲得更具民生温度、更显制度优势。
提升讲好人大故事的工作质效。淬炼过硬本领。深化“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定期举办宣传调研工作培训,贯通“选题策划-采写实训-案例研讨”闭环链条,促进理论实践双向转化,持续提升人大干部能力本领。建强宣传队伍。聚合融媒体记者、人大“土记者”及县镇人大宣传骨干,建立“人大主导+媒体骨干+通讯员主体”多维联动宣传矩阵,形成选题共商、素材共享、作品共创的协同机制。提升宣传质效。制定年度宣传工作任务清单,聚焦重点工作策划专题报道,建立“重点选题领导领衔、优质素材动态发布、精品稿件联合打磨”互动机制,推动形成“季有主题专栏、月有深度专稿、周有鲜活特写”的宣传格局。